首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汝瓷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正宗汝瓷原產地出品 注冊商標:汝寶齋 制作:胡忠成
【汝窯簡介】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之首,因產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
汝瓷始燒于唐,興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間),因專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亦稱“汝官瓷”。汝瓷制作工藝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獨特,燒成技藝高超,由于鐵還原達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當時所有的窯口,是中國青瓷發展史上劃時代的創舉。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戰亂而失傳。元以來,歷代仿燒不斷均難成功,所以彌足珍貴,成為稀世珍寶。
【汝窯的特征】:
一、胎色:汝瓷利用汝州當地豐富的瓷土,精心煉制,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
二、釉色:汝瓷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豆綠、月白等釉色。釉面溫潤古樸,純凈如玉,撫之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狀,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視之有似玉非玉之美。有的似雨過天晴,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
三、支釘:汝窯器物制作十分考究,一般均采用滿釉支燒,使汝窯瓷成為皇親貴族雅室必備。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六個支釘的很少,痕跡很淺,大小如米粒,形成“芝麻支釘釉滿足”的特征。張公巷的器物呈圓形支釘。
四、器型:汝瓷的造型簡約、樸實、大氣,靜穆高華、淳樸敦厚,充滿神韻。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撇足、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尊、方壺、圓壺等。
五、開片: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是器物于高溫燒制中出現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釉病,通過人為地操作轉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的恰到好處,可謂巧奪天工的絕活。釉面開片呈魚鱗紋,蟬翼紋,百極碎等。釉下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葉沫,部分柳條紋狀的開片是因手拉坯轆轤旋轉時,使泥料分子排列結構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現象。